上塘河畔紅茶議事 共謀運河兩岸互通互融 |
2023年04月07日 22:00:00 星期五 |
日前,拱墅區住建局在上塘河畔拱墅·大運河委員工作室組織召開了北站路-東新東路等跨上塘河連通工程研究項目啟動會暨紅茶議事會,區政協黨組成員、副主席周鋼,浙大城院教授韋飚,區政協城建委、區住建局、區文廣旅體局、大運河數智未來城管委會、上塘街道等14個部門、屬地街道、相關經合社負責人,部分區人大代表、區政協委員參加。 上塘河是杭州最古老的運河河道,始自2200多年前秦始皇東巡時開鑿的“陵水道”,被列入中國大運河遺產河道。這條原下城、拱墅兩區的界河,如今已成新拱墅的融合之河,亟需深入研究謀劃,以促進跨河兩岸產業、文化、民生、交通互通互融,共建大運河幸福家園。 家住附近的陳先生表示:“我每天都在上塘河綠道散步,整體不錯,但感覺兩邊的連通橋太少了,有時候想去對岸看看卻不方便”。 周女士談到:“從皋亭壩地鐵站下車,對面是中大銀泰城、北景園生態公園、樹蘭醫院,看著近,實際上要繞一大圈才能過去”。 民有所呼,我有所為。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背景下,區住建局提前開展了系列關鍵基礎設施的研究謀劃,其中之一便是跨上塘河連通工程。 連通工程節點示意圖 1號節點:北秀街-東新路 2號節點:北站路-東新東路 3號節點:長浜廊路-縱三路 4號節點:蔡馬東路-西文路 5號節點:樹人街-新西路 在實地調研上塘河沿線后,設計單位浙江設計院匯報了目前研究思路、最新方案以及需要各單位支持事宜。隨后屬地街道、相關部門、專家學者、青年干部各抒己見,開展了熱烈、充分的交流討論,提出了諸多精彩的見解,活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。 部分精彩發言錦集 胡忠華 區政協委員 善賢經合社黨支部書記 項目要與古運河進行歷史人文的融合。上塘河歷史悠久,文化底蘊深厚,“如夢上塘”也已經成為一張金名片,但目前古運河文化的辨識度仍然不高;要考慮周邊小區出行便利,與周邊老百姓共建共享;充分考慮新建項目對成熟生活區的安全性等影響。 陳輝明 區人大代表 皋亭經合社黨支部書記 2號節點附近的歡喜永寧橋是一個非常好的景觀點,建新橋雖然可以促進兩岸連通、方便老百姓出行,但如果破壞了整體風貌、破壞了老祖宗留下的歷史遺產也是得不償失的;建議4號節點采用人行橋;結合景區、文旅產業帶統籌布置人行橋位置,風格宜古樸,完善慢行系統,做成一個漫步、走走逛逛慢消費的區域,讓游客更長時間逗留下來。 鄭穎 “住小青” 運河新銳代表 橋梁車行還是人行的設置,不僅是考慮路網密度、間距,還要調查周邊車流量情況,判斷是否需要導流,以及綜合考慮對現狀風貌是否會有破壞,例如歡喜永寧橋風貌的保護等;建議增加人行橋梁來完善綠道,在通往半山綠道的基礎上,織綠成網,讓居民享受兩側資源。 單智春 規劃資源拱墅分局副局長 建議進一步挖掘文化底蘊,思考如何去體現它所在的地理位置、文化特色,使其各有特色;節點方案結合交通量分析;可考慮近遠期結合,建議近期先建人行橋方便兩岸群眾溝通,讓更多人能真正享受古運河的福祉。 茹嘯峰 區政協城建委副主任 首先明確為什么要建橋,準備建什么橋;建議4號節點建人行橋,對兩岸連通有幫助。如采用車行橋通車容易造成擁堵,小區環境也將受影響;5號節點車行橋對城北體育公園影響大,建議采用人行橋;建議統籌考慮水上巴士,方案研究本身的出發點是方便居民出行、緩解交通擁堵情況,如能將水上巴士作用充分發揮,對解決連通問題也是補充。 韋飚 浙大城院教授 以系統化思維來思考,兩岸考慮的因素更全面一些,方案應“上下結合、水陸兼顧、快慢并重”。 上下結合:上位規劃分析結合綜合交通規劃、密路網規劃,量化交通數據;下到基層調研沿線居民、屬地機構和利益相關方,聽取意見滿足實際訴求。 水陸兼顧:引入水、陸路交通平等的理念,河道是交通系統的組成部分,對水上交通結合陸路交通研究。 快慢并重:充分考慮慢行交通,結合古渡文化進行開發;水上巴士可分快慢線路考慮。 孔源 區政協委員 區住建局黨委書記 更覺得有意義。項目是兩岸連通需求、百姓生活圈需要、大運河保護利用需要,要更加系統化地打造上塘河,為老百姓謀取更多的民生福祉; 更深感有責任。住建部門等相關部門、屬地街道等,都應有責任和擔當去做好這件事情,為產業發展、城市交通完善、百姓福祉去做更多事情; 更感到有難度。不是簡單的一座橋、一條路,而是一個系統工程。要繼續深入謀劃研究,既要深入群眾做好民意調查,也要加強與市級部門對接,要利用交通大數據,做好早晚高峰、平時流量、周末節假日交通量調查; 更需多方支持。感謝各個部門、屬地街道等多方參與,我們要凝聚合力,確保研究能落地、有實效。同時感謝政協支持指導,政協精英薈萃,希望能集聚更多專業力量,來指導支持這項工作開展。 周鋼 區政協副主席 住建局做了很好的探索,集合各方力量一起用紅茶議事會形式來探討這個有意義的課題,效果很好。建議對標省級特色風貌區的打造,從以下三方面下功夫: 交通便利,提高通達率。要從方便群眾通行角度出發,激發兩岸生活、產業等方面活力,助力大運河數智未來城建設。建議下階段請交警參與,借助大數據,科學分析提高交通便利性的方案,同時與市建委做好對接。 精美呈現,文化融合。結合歷史人文建設景觀人行橋,如4、5號節點;人行橋要考慮遠、中、近視角景觀的完美表現,“遠觀為橋、近觀為景”注重橋上視覺體驗。 各美其美,美美與共。要各方參與共同打造大運河幸福家園,充分征集兩岸居民意見,完善15分鐘生活圈。 |
來源:拱墅政協 作者: 編輯:李佳萌 |